top of page
Firefly 20250608151758.png

SKINESIS

藝術家:桂語謙、黃智琳、陳柏硯、郭哲愷

皮膚是身體與世界的接縫處,也是記憶、情緒與壓力的儲存載體。

本作以「皮膚覺察」為出發點,將皮膚表層的細胞紋理進行放大處理,轉化為可被唱針讀取的物理紋路。

唱針沿著紋理緩慢移動,發出如低語般的聲響,彷彿揭示藏於肌理之下的微觀感受與內在動態。

聲音在此作為一種另類的感知語言,讓觀者跳脫視覺為主的身體理解,轉而透過聽覺進入皮膚的內在空間。

試圖喚起對皮膚器官的覺察與再思,也邀請我們重新定位與自身身體的關係,傾聽那些平時未被聽見、卻始終存在的感覺與訊號。

截圖 2025-06-09 晚上7.32.57.png

實驗過程 Ver.1 

以皮膚細胞圖像為素材,透過 Python3 編寫的自製程式將影像資料轉譯為聲音。

具體作法為:以顯微攝影取得的皮膚紋理影像進行灰階處理,依據像素明暗值讀取對應的數值資訊,並將其映射為聲音頻率與振幅,生成一段具有可聽性的聲音檔案。

整體演算法結合掃描方向、紋理密度與節奏控制,使每一段聲音皆來自皮膚自身的結構特徵,轉化為一種「皮膚的聲音指紋」。

此轉譯過程既是資料視聽化的技術實驗,也是對皮膚作為感知界面的重新詮釋。觀者所聽見的,不是皮膚的語言,而是皮膚被聆聽的證據。

490 nm(PFII)_WT2.jpg
Epidermis Reverb.png
Epidermis Reverb
490 nm(PFII)_WT4.jpg
Epidermis Reverb1.png
DERMA.glitch
my_skin_image.jpg
Epidermis Reverb2.png
Tactile Noise
my_skin_image2.jpg
Epidermis Reverb3.png
MicroTone
IMG_0197.jpeg

實驗過程 Ver.2

以「皮膚覺察」為核心概念,在創作過程中,我們進行多種實驗,探索將身體感知轉化為可感知體驗的不同途徑。

嘗試將細胞影像直接轉譯成聲音,使用不同材質去翻模、模仿皮膚的質地,藉由各種路徑重新對自己的器官做覺察。

將皮膚表層的細胞紋理進行放大處理,透過唱針的讀取轉化為聲音。

最終選擇黑膠作為載體,連續的溝槽結構呼應著身體節奏的循環本質,而類比格式則保留皮膚紋理中固有的有機不完美和細微變化。

唱針沿著紋理緩慢移動,發出如低語般的聲響,彷彿揭示藏於肌理之下的微觀感受與內在動態。

聲音在此作為一種另類的感知語言,讓觀者跳脫對皮膚的慣性理解,進入一場微觀的聽覺經驗,感知日常中不易察覺的身體訊號與內在節奏。

試圖喚起對皮膚器官的覺察與再思,也邀請我們重新定位與自身身體的關係,傾聽那些平時未被聽見、卻始終存在的感覺與訊號。

觀後問卷|只要一分鐘,您的想法與建議,對我們非常重要!

你平常會注意(覺察)到自己皮膚的感覺嗎?
經常會
偶爾會
不太會
你覺得皮膚會「記住」一些感覺或情緒嗎?
不會
體驗完這個作品,你對自己的身體有新的感覺嗎?
沒有
bottom of page